一、线下支付方式演变逻辑从未改变
1.线下收单业务在线下支付方式的演变中应运而生
自古以来,支付手段都以便捷化为目标、由笨重到灵活演进。2010年以前,银行卡与现金“两分天下”,各自切分了大额批发和小额零售的消费支付市场。2010年后,移动支付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由此衍生的条码支付及NFC支付逐步占领线下交易市场,替代现金成为线下支付场景中的常见交易模式。如今,依靠生物识别、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的智能识别支付手段正悄然兴起。未来支付手段可能脱离支付载体,用户可依靠生物特征或所有物品专属标识实现支付,非现金支付也将占据线下消费场景的主体交易模式。随着非现金支付市场的发展成熟,产业链分工趋于细化,线下收单业务作为非现金支付商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将发挥愈加重要的市场推动作用。
2.线下支付演变过程
(1)现金支付
现金货币自建国以来便伴随中国支付体系存在。在建国初现金票证并行期之后,现金替代票证成为标准化支付手段。
(2)银行卡支付
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拉开我国电子支付市场的序幕。银行卡支付通过一张芯片卡替代了大额现金支付中的钞票。
(3)移动支付
2010年,支付宝首次推出支付用途二维码,开创条码支付市场。2016年,苹果、三星打开中国NFC市场。移动支付通过智能手机打破银行卡与现金的支付业二分格局,中国支付进入新纪元。
(4)智能识别支付
未来支付场景中,可通过个体生物要素或其他识别要素,在各类场景提供恰当的场景植入,实现去app、去收银台、免调出的支付体验。如:车牌识别缴费、扫脸支付等。
二、线下收单与非现金支付协同增长的十年
1.线下收单伴随非现金支付增长而扩张, 2020年步入转型期
我国非现金支付交易规模在2010-2020年内实现了飞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5.4%,预计2020年将突破3790万亿元。作为非现金支付链条中紧密衔接的一环,线下收单伴随非现金支付规模的增长而迅速扩张。虽然“收单”这一词条对群众而言相对陌生,但其发展历程已相当悠久。早期收单市场为银行所垄断,收单机构仅通过POS业务拓展市场。随着移动支付在消费端的普及发展,收单业务已成为当前商户的必需服务之一。行业快速发展也衍生了一系列违法违规现象,如T-X、二清机等。
为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自2017年起央行通过“直连切断、备付金上缴”等手段持续收严管制,收单机构依靠备付金利息实现资产增值的经营路径失效,盈利增长面临巨大考验,收入结构调整已成大势所趋。
2.2010-2020年中国收单市场发展脉络
(1)90年代初期,银行以传统POS拉开收单市场发展的序幕。银联的诞生实现了银行卡跨区、跨行、联网通用,专业化收单机构随之出现。他们作为发卡行代理机构,负责机具布放、维护、商户拓展、培训等事务。
(2)线下收单市场与银行POS刷卡业务相互依存。
(3)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放开收单市场,认同非金融机构进驻支付领域,并对第三方收单机构实施牌照化管理。
(4)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兴起,为收单业务打开新的市场版图。
(5)商家安装智能POS热度上升,为“支付+”发展打下基础。
(6)“支付+”推动收单行业业务延展,为遏制市场乱象,央行开展了整顿工作。此前,央行已通过发 布《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严打市场内“二清”等违规现象。同时,央行通过成立网联公司切断了非银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清算模式,并要求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全额上缴。
(7)2020年初,支付机构备付金正式完成全额缴存。过去以备付金利息作为盈利增值重要手段的收单公司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以这一时间节点为转折,收单市场步入行业转型期。收单企业能力输出从单一的收单服务向协助线下中小微商户数字化升级转变。